GQ实验室或代表媒体转型巅峰,Paco唐杰抓取时代转变时机

2019-09-28 17:34:15

公众账号的泛滥时代已然过去,经过重新洗牌后,能够留存下来的则是经过优胜劣汰后的账号,而这些资源也面临着“风雨飘摇”的境况。通常公众号赖以生存的广告文关注者寥寥,“一发广告就掉粉”,但GQ实验室却反其道而行之,用广告刷屏吸粉。一个大号的营收通常以3000万至5000万为极限,而据GQ出版人唐杰确认,GQ实验室一个号过去一年的营收已经达到了近2亿,从新三板挂牌公司去年年报来看,有超过六成公司营收超5000万元。To C大号所能达到的刊例报价和营收天花板不断被它打破,品牌主们却愈加疯狂追捧。在成为爆款内容制造机之外,奠定GQ实验室吸金指数的是其制造“爆款软文”的能力。

Paco唐杰表示GQ实验室为MINI打造的两篇漫画形式合作稿《那一夜,他伤害了他》和《那一夜,老板再也忍不住了》,为宝马打造的《如何一眼辨别对方是否有男/女朋友?》,与沃尔沃合作的《北京各区居民烦恼图鉴》阅读量均达到百万+,每一篇爆款合作文带来的是粉丝增速和品牌合作的爆发式增长,更引领了新媒体行业的选题风潮,被业界当作公关营销经典案例反复分析。据悉,其最新的刊例报价已经达到了130万。

GQ出版人唐杰在今年1月的新榜大会上表示:“2018年我们生产了280多篇10W+的推送,合作品牌超过200个,合作品牌中单价最贵的产品到达了3000万。其中包括很少在微信投放的品牌,比如微信,法拉利,国航。”

http://pics4.baidu.com/feed/b7003af33a87e9501939d38ca6cb3446faf2b418.jpeg?token=e19000ecadcc73981fccf9ed41f92fab&s=E880CD13224356E3778C1CD70300A020

Paco唐杰说,在强化渠道分发,PR,做社群等线上运营以外,GQ实验室也在拓展品牌衍生价值。除了将原有栏目“GQ报道”孵化拆解为一个独立的深度报道号之外,唐杰团队还推出了主打生活方式的“GQ Live”,游戏式的阅读App“myGQ”,以及视频节目,在线下举办“挺好的”展览。此外,其品牌影响力更变现为知识付费红利:GQ实验室多次推出付费公开课。

“现在GQ的新媒体部是他们最重要最赚钱的部门,甚至反过来给纸刊输血。”有知情人士称。即使是在咪蒙被封号前的鼎盛时期,坐拥1400万粉丝,刊例报价仍然不及GQ高。唐杰称希望与其合作的品牌众多,而GQ实验室也会有选择地挑选一些契合的品牌。究其原因,宝马、雷克萨斯等中高端品牌以及奢侈品牌更看重粉丝质量与平台调性、“逼格”是否契合,而GQ沉淀下来的用户多为高消费力的中产阶级人群,并以其自身品牌附加值吸引了高净值客户合作。

GQ实验室代表着传统时尚纸媒在转型新媒体的艰难征途中,可能达到的巅峰。此前36氪采访GQ实验室的标题是《也许是世界上最后一个“杂志公号”》。在新媒体洪流冲击下,许多知名刊物选择了停刊裁员调整、全面数字化。2016年,继《外滩画报》、《瑞丽时尚先锋》、《芭莎艺术》之后,《伊周Femina》宣布停刊。2017年12月后,《悦己SELF》杂志停刊。

传理论上,杂志转型做新媒体比起从无到有创办一个自媒体号,本身自带品牌效应和粉丝基础,但事实上,转型特别成功的杂志依然少见,大部分仍然是传统媒体思维,对热点和公众情绪反应滞后,没有真正地“玩起来”。不过,无论短视频如何侵占用户时间,微信人口红利如何消退,阅读的习惯依然根深蒂固。好内容依旧被需要。这,也就是杂志公号们的机会。因此Paco唐杰抓住了这个时机,GQ实验室也因此一炮而红,媒体转型并非仅仅是内容载体的转型,更应该是媒体思维的转变,只有适应时代趋势才能真正“玩起来”。